强化底线思维,严格规范城镇开发边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避免“寅吃卯粮”,为未来发展预留合理空间
据自然资源部消息,我国统筹划定了城市、镇以及各类开发区城镇开发边界。在优先划好划足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、应划尽划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,各省份按不超过2020年现状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的1.3倍控制城镇开发边界范围。对管好用好城镇开发边界提出具体要求,有助于引导建设活动向城镇开发边界内集中,进一步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,促进绿色发展。
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、保护、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,把城镇、农业、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、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、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、规划产业发展、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”。城镇开发边界是“三区三线”重要组成部分,涉及城市、镇和各类开发区等。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资源环境约束趋紧,必须加快转变国土开发利用方式。推动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成果精准落地实施,是当务之急,也是长远之计。
做好城镇开发边界管理,要强化底线思维,严格规范城镇开发边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避免“寅吃卯粮”,为未来发展预留合理空间。当前,我国绿色、集约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,但城乡建设用地较为粗放、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等问题亟待解决。面对风险挑战以及不确定难预料因素,我们应当着眼长远,尽最大努力推动城镇紧凑发展和节约集约用地,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,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,推动地上地下空间复合利用,并依托国土空间规划“一张图”实施监督信息系统,做好实施、监督、评估、考核、执法等工作,才能更好推动城市内涵式、集约型、绿色化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