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中消协发布2023年“双11”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。报告中以疯狂小杨哥的徒弟“红绿灯的黄”带货引发争议为例:靠审丑发迹的主播,正被品牌拥趸反感。虽然只是在报告的案例部分引用了媒体评论,但是“中消协点名小杨哥徒弟低俗带货”,很快在网络引发关注。
这一方面说明,疯狂小杨哥及其团队、徒弟具有的带货影响力和关注度;另一个侧面也表明,低俗带货的现象不是个案,且越来越引起消费者的反感。靠审丑发迹、拿低俗“活跃”的带货主播,需要调整自己和团队的“方向盘”了。
一般情况下,在正常直播带货的链条上,多方将收获共赢多赢。厂商扩宽销路、降低仓储成本、增长利润;主播获得巨大的人气关注和更多变现机会;消费者得到了更多性价比高的商品。然而,在流量、资源和行业“内卷”等压力下,一些主播开始铤而走险,飙脏话、打擦边、荤段子、“拉仇恨”、怼粉丝不一而足。擦边、低俗,更是屡禁不止。种种博眼球、破底线的行为,玷污了互联网生态秩序,违背了直播带货的初衷,也让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大打折扣。
直播带货的江湖,已经变了。多年前,消费者通常倾向于一味追“全网低价”、追新鲜好物、追主播“光环”。如今,消费者更加在意的是直播间中“上车”的商品质量、全程购物体验以及售后服务等。直播带货主播应当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,并存敬畏、懂规则、守底线,与消费者和市场一起成长。如果继续将低俗与活跃气氛相模糊,将扮丑与“逗大家开心”相混淆,那么,这样的直播带货,迟早会成为直播“带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