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光明论坛·温故】
2018年5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,“人才培养,关键在教师”,并引用“吐辞为经、举足为法”,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重要影响。从“四有好老师”到“四个引路人”,从做“经师”和“人师”的统一者到“为学、为事、为人的大先生”,从“大国良师”到“教育家精神”,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、殷殷厚望,为新时代的教师培养、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“吐辞为经、举足为法”出自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韩愈的名篇《进学解》。含义是,孟子和荀子,他们一说话就能够成为经典,举手投足就能够被世人效法。古人推崇“天地君亲师”,“师”的地位仅次于长辈、祖先。从古至今,教师都被赋予了崇高的使命,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,更是道德和智慧的传承者。正因如此,老师重视自身修为非常重要——即自律要严、人格要正,不仅要重视学术修为,也要重视道德修为,这样才能成为学生敬仰的指导者和引路人。
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承担着神圣使命。正所谓“师者,所以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”,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、信道。“师者”在传播文明、教化人心、开发智慧等方面担任着重要角色,必须做到严以自律,自觉弘扬主旋律,积极传递正能量。在现代教育中,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使命。不仅要传授知识,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、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的习惯,通过不断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,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。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中提到:“师也者,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。”这也阐明了教师的责任,即为人师者要注重德才兼备,不仅要传授学生“谋事之才”,更要传学生“立世之德”,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。学校也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,全面加强校风、师德建设,让学生都得到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。